close


◎一路騙到底

故事從「剪刀男」鎖定第三個目標,伺機下手開始。就在事前準備工作就緒,「剪刀
男」要向獵物開刀時,赫然發現,已經有人捷足先登,更讓「剪刀男」訝異的是,其
手法與自己簡直如出一轍。無奈的「剪刀男」,只好將預先準備的凶器-一把磨得極
為鋒利的剪刀,丟入旁邊的草叢中,成為屍體的第一發現者…看到這兒,如果以為這
是一本正牌殺人魔企圖逮住偽物,以證明自己「清白」的推理小說,就太低估「剪刀
男」的智慧與深度了。

本書採用雙線述事,一方是「剪刀男」,一方是刑警,在各章節中交錯。「剪刀男」
的觀點,很有黑色幽默的味道,在其自述中,讀者發現「剪刀男」是個不斷嘗試終結
自己生命,卻始終無法如願的解離症患者,在自殺未遂後,伴隨著是「剪刀男」與另
一人格「醫生」之間的對話。「剪刀男」在意的是如何殺死自己,以及成績優秀的小
女孩,「醫生」則總是以嘲諷語調、超越的姿態調侃「剪刀男」的行為,並鼓動「剪
刀男」查明真相,揪出偽物。警察這方的視點,則以目黑署的刑警們與心理分析調查
官為主角,其中磯部刑警是述事的核心。刑警們的互動,讓調查過程輕鬆而不枯燥,
每個人都很有特色,角色性格躍於紙上。在心理調查官堀之內的「欽點」下,磯部成
為其專屬助手,間接讓「目黑非正規偵察隊」得以成軍,循另一條線調查事件真相。

對於讀者而言,真是「成也磯部,敗也磯部」。從書名開始,殊能兄就在我們腦海中
灌輸一個錯誤的「剪刀男」印象,而這個印象藉由磯部之眼得到強化,從此根深柢固
地存在讀者的腦海。在其避重就輕,曖昧不明,甚至時空跳躍的文字述敘下,我不但
自然地將「剪刀男」與那個形象相疊合,把「剪刀男」的自述等同於那個人的自述,
還不斷地被誤導,相信「剪刀男」就是那個人。我明白這本書是敘述性詭計,之前甚
至還誤中地雷,但最後還是不知不覺地踏進作者的文字陷阱當中。

第十一章第一小節,刑警們總算確認這是齣模倣殺人的戲碼,接著按慣例的,在下一
小節,回到「剪刀男」的自述,在此一小節的最後,「剪刀男」有了訪客,一個男人
對著「剪刀男」說︰「你就是剪刀男吧,可以跟我來一下嗎?」。

        鏗~鏗~鏗~故事在此時進入最高潮。

讀到這兒,我想說應該是警察找上門來展開最後對決的時候了!按理說,此時應該轉
回警察方的視點,怎料…

「一聽到這個聲音,我馬上想起這個男人的身份。氣若游絲的聲音、像白豬一
般又醜
又肥的身軀、日漸稀疏的頭髮………」


如果是警察,是不會有「我馬上想起這個男人的身份」這種反應,原來視點還在「剪
刀男」身上!可是,「剪刀男」不就是像白豬一般又醜又肥的日高嗎?這倒底是怎麼
一回事?「剪刀男」在作夢,還是說「剪刀男」看到是鏡中的自己。答案都不是…

「是的,好久不見了,安永知夏。」

是的,「剪刀男」是安永知夏,而且是女性,安永知夏是誰,她就是樽宮由紀子命案
的頭號目擊者,那名在接受警方詢問後,立即讓制服警官護送回家的年輕女子。一個
在這之後,就不曾在警方視點中,被提及的名字。知道答案的我,第一個反應不是震
驚,而是滿頭霧水,不知所以然,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?媽呀,「剪刀男」不是日高
嗎?之後,整個頭皮開始發麻,完完全全為作者所欺瞞,真是太了不起的手法。

        稍等一下,故事還沒結束………

因為,偽物的身份還是不明,現在只知道「剪刀男」是安永知夏,不過那個偽「剪刀
男」,也就是殺害由紀子的真兇,還沒有被揭穿,就在既ㄟ既ㄟ昔僔…

「我也很想見你,殺死樽宮由紀子真正的兇手!…沒錯,他就是我在學藝大學
車站前速食店裡看到和樽宮由紀子在一起的那個男人。」

那個男人是,犯罪心理分析調查官-堀之內警視。最清楚「剪刀男」的做案手法,
且能模倣地唯妙唯肖的人,最有可能的就是警方內部的人員,而其中又以專司犯罪描
繪的心理分析調查官,為最合適的人選。又是一記漂亮的好球,將安永知夏與目黑署
幾位資深刑警的推論合在一起看,會發現作者早就將真兇的線索散佈在各個章節,雖
然「剪刀男」在身分曝光後,已搶走大部分的鎂光燈,但偽物堀之內的登場,同樣充
滿戲劇性。

看完「剪刀男」後,實在很難相信這是殊能將之的出道作品,我完全找不到可以挑剔
的地方,雙線敘述下構成的「敘述性詭計」,將我玩弄於股掌之間,被騙得心服口服
,毫無怨言。故事的節奏掌控,亦十分完美,從頭到尾絕無冷場,作者嘲諷幽默的筆
調,讓人大呼過癮。角色個性立體鮮明,自然地融入情節,亦是整個詭計不可或缺的
環節。最後的結局,亦不落俗套,留下懸念空間,想像無限爆發。

Lies all the way!一路騙到底!剪刀男,讚啦!

◎後記

最後一章,補完之前詭計需要,刻意跳躍的部份,沒想到磯部竟然喜歡上安永知夏,
不過,他不知道安永的真面目,實際上到最後都沒有人知道。磯部這個角色,真的可
憐,從頭被騙到尾,讀者能夠知道「知夏=剪刀男」,但磯部是無法理解的。我想,
堀之內會選他當助手,不是沒有道理的,背後一定有他的考量。

殊能兄在本書似乎表達一種反心理分析的論點,像是「剪刀男」對電視節目的評語,
「醫生」的分析,一方面嘲諷媒體,一方面批評浮濫的心理分析,堀之內錯估「剪刀
男」身份,可說是作者對此的最終評價,不過,我想也可能是想表達,觀察技術的奧
妙,在目黑署對此的討論中,隱約可察覺此一傾向,告誡我們不要武斷地賦予不同現
象間的因果關係。

最後,對於安永知夏如何成為「剪刀男」,以及「醫生」這個所謂的本真人格,為何
是以知夏之父的形象出現,深感好奇,不知道有沒有可能有「剪刀男前傳」。安永知
夏雖然是個雙重人格的殺人犯,但在殊能的筆下,卻十分討喜,深具魅力,足見作者
之寫作功力啊!

評分︰☆☆☆☆☆﹙五顆星,絕對的滿分﹚
評語︰一部讓人心甘情願被騙的小說,無可挑剔的佳作。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gen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