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◎渺小事件,隱晦動機

淺草商店街的雜貨店老闆櫻井佳子,在眾目睽睽之下慘遭刺殺,兇手是一位不知名的
流浪老人,根據目擊證人的說法,事件的起因乃是為了區區十二日圓的消費附加稅,
老人旋即以現行犯的身分遭到警方逮捕。然而,負責偵辦此案的吉敷竹史警官,認為
事實真相並不單純,背後應有更為深沉的動機,於是獨排眾議,繼續深入調查。

在吉敷警官的奔走下,終於查明兇手的身分,老人名喚行川郁夫,曾在二十多年前,
因綁架殺人獲判無期徒刑,目前假釋當中。表面上看起來,就是重刑犯出獄後,惡性
不改再次犯案。但是,吉敷的調查讓他深信事情絕非如此簡單,一來老人當初受冤獄
的可能性極高;二來根據行川牢友的說法,在監獄飽受虐待且性格好到誇張的老人,
不可能冒著風險再次作案,何況是殺人。如此一來,雖然明白老人就是行川郁夫,但
他殺害櫻井佳子的真實動機仍然曖昧不清。

吉敷的偵查陷入膠著之際,行川在獄中創作的短篇小說,讓事件更加複雜難解,因為
那不僅是虛構作品,而是有著真實的背景,三十年前的北海道,確確實實地發生與小
說情節一模一樣的詭異事件…

◎真實的奇想

本書前八章,奇數章是行川郁夫的小說,偶數章是主角吉敷竹史的視點。剛開始翻閱
的時候,有些摸不著頭緒,不過藉由這樣的手法,島田大師又成功地營造出詭異獵奇
的怪誕氣氛。先前就聽聞,《奇想、天慟》是一本揉合本格ミステリ與社會派風格的
曠世鉅作,實際拜讀後,果真是名不虛傳。本書的社會批判鏗鏘有力且深入人心,但
島田大師並未因此犧牲本格ミステリ的精髓,藉由真實犯罪情境與奇想小說情節的連
結,混淆現實與幻想之界的手法,漂亮地向讀者面前展現島田莊司一貫的懸疑詭譎風
格。

北海道札幌牛丸佐武郎警官的一通電話,讓吉敷警官大吃一驚,沒想到<奇怪的跳舞
小丑>中所描述的事件-小丑在列車廁所裡自殺後屍體離奇失蹤、遭列車輾斃的臥軌
之人殘軀竟復活起身行走、列車在幾無外力影響發生出軌意外-這些看似怪誕不經的
小說情節,竟是真實事件的文字再現。

吉敷深信若,能解開行川小說中的詭計,亦即解決三十年前在北海道所發生的怪奇案
件,就能揭開消費稅命案的背後真相。橫亙在吉敷面前,是一道真實的奇想之牆。屍
體如何在短短的十數秒內,從宛如準密室的廁所中消失?遭列車輾斃的殘破屍體,怎
會起身行走?列車出軌原因又是為何?如何評估<吊死者>、<白色巨人>與<小丑
與女人>的小說情節?當現實與虛構交軌,兩者界線消弭的同時,便是事件解決那一
刻的到來。

◎哀愍的天慟

如果問我,誰是推理小說中最值得原諒、憐憫的犯人,我絕對不會忘記行川郁夫的名
字。他的處境之悲慘,恐怕無人能及,由於戰爭的緣故,他被迫與手足離開家園,流
落異鄉,輾轉來到北海道後,眼看重返故鄉不再是夢想,但一段感情的發展,一個慘
痛的結局,讓一切的一切全部變了樣,悲慘兩個字殘酷地於其身體現。他失去了歸國
的希望、失去了相依為命的胞弟、失去了身分、失去了人格、失去了尊嚴、失去了一
生。他唯一擁有的,只有向那個女人報復的心,這讓失去一切的他,有了繼續生存的
勇氣。

他確實殺了人,但他卻因一起與其無關的事件,蒙受不白的牢獄之災,從此多了「行
川郁夫」和「綁架殺人犯」兩個標籤。現代刑罰的目的,不是為了天理報應,也不是
為了矯正過錯,而是國家機器的治理工具、規訓體制,是在維持社會秩序的「大義」
之下所公然行使的不合理暴力。其著眼點不在於犯罪真相及脈絡為何!不在於犯罪者
是誰!而在於整個治安體系是否能夠穩定的運作。當整個體系出現不安定的要素,例
如無法「解決」的案件,那麼就要「製造」一個犯罪者,讓它得以解決。換言之,刑
罰從來就不是在終結犯罪,而是在製造犯罪。它或許是一個必要之惡,但這個惡卻也
產生許多我們不能視而不見的惡果。小說中的「行川郁夫」是一個例子,現實中也不
乏他這種被刻意製造出來的犯罪者。

島田大師對於「行川郁夫」的描寫,可說是深刻入骨,他的形象非常具體,他的經歷
真實到讓人難以接受。他終其一生,都非自願地為國家犧牲,他沒有得到任何回報,
只有無止盡的折磨,甚至諷刺地為一個不是祖國的祖國奉獻。要不是吉敷鍥而不捨的
調查,他將再一次作為國家罪惡的見證。島田大師之所以花這麼多精力,塑造行川郁
夫的形象與經歷,不僅是要製造一個「可憐的受害者/加害者」,更重要的是,要引
起讀者對於刑罰制度和冤獄問題的省思檢討。我們可以不需全盤否定刑罰的必要性,
但卻不能忘記刑罰本身即惡,而得不時地加以探究約束。

對於吉敷竹史警官的憤怒與無奈,我感同身受,看他最後將主任壓在牆壁上,為了老
人頂撞上司的那幕,真是大快人心。三十年前,老人得以完成那巧妙的詭計,或許真
是上天不忍見到他如此悲慘的人生,而助他一臂之力吧!而在三十年後,老人碰上一
個願意真正看待他的警察,恐怕也是某種形式的彌補。雖然老人-呂泰全-說自己懦
弱,才能捱過這一切,但某種意義上他無疑是個再堅強不過的人。

◎奇慟之作

《奇想、天慟》確實是最適合本書的譯名,舊版本的《異想天開》偏重詭計「奇」的
的一面,卻未兼顧社會「慟」的意念,正如前面所提到的,這是本結合本格ミステリ
與社會派風格的作品,《奇想、天慟》正是此一跨界融鑄鉅作的最佳象徵。至少,島
田大師在書名上已經成功融合二者的精髓。

詭計上,某知名漫畫曾經「借用」屍體消失的詭計,但因為年代久遠,早已忘得一乾
二淨,對於閱讀樂趣沒造成太大的影響。我始終認為以「詭計缺乏實行性,過於依賴
巧合」批評島田大師的作品,有些不大公平。我認為島田大師詭計引人入勝之處,在
於整體性,及其遊走、玩弄「現實/虛幻」界線的手法。本書「小說即現實,現實即
小說,小說非現實,現實非小說」才是真正的謎團,或許我們從來未曾在現實/虛構
間劃出真正的界限,我們只是一直在解釋兩者的不同或加以畫界。將島田大師的書寫
手法,視為一種詮釋世界的觀點或立場,讓人看見更多的可能性,也增添了不少閱讀
樂趣與戲劇張力。

社會批判面,看完《奇想、天慟》,對於島田大師的情節編排與人物描寫功力大感佩
服。小說作為一種觀念的載體,島田莊司充分利用到這點,大師藉由對當事人慘痛經
驗的描寫,旁觀者對於社會的嚴厲控訴,傳達他的訊息,但毫不矯揉做作,與故事整
體融為一體,自然而且深刻,不會給人說教的不適感,反倒能引起讀者的關注。

整體而言,《奇想、天慟》是一本穿梭「本格/社會」、「現實/虛構」境域的驚世
鉅作,我相信島田大師的野心在這部作品中已成功展現。從歷史面而言,這部作品如
同《斜屋犯罪》,是創世構想的結晶;從故事面而言,島田大師的強項自不在話下,
我個人認為猶勝《斜屋犯罪》。個人認為,本書有資格名列世界十大推理小說。

評分︰☆☆☆☆☆﹙Absolutely Perfect﹚
評語︰島田迷必看,日本推理迷必看,世界推理迷必看!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gen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